长春:振兴花正开 人才“燕归来” 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良禽择木而栖,人为实现价值而来。老工业基地城市吉林省长春市借产业振兴之机,实施人才新政,政策惠才,平台聚才,产业引才,服务留才,出现了多年少见的“雁归来”、“凤归巢”,人才回归潮流涌动。截至10月末,留长来长的大学生就达到了8.8万人,比去年净增1万人。长春“四大产业板块”中的长春国际汽车城、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际影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产业人才。

产业人才与人才产业的“虹吸效应”

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成就产业,两者既是二律背反,也能相得益彰,长春正在促成两者的良性互动。

吉林大学硕士生于岐毕业后选择留在长春,与中国一汽解放公司签约后不仅住进了人才公寓,还获得5万元安家费。“这些年长春汽车产业发展得很好,个人发展空间更大,机会也更多。”他分析的比较优势头头是道。

搭建人才干事创业舞台,长春市抓住了人才选择的根本需求。长春市汽车产业优势突出,一批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新旧动能转换中,注重“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年初以来,依托6个百亿元项目、292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082个亿元以上项目打造产业人才高地,聚集高端产业人才5500余人。

持续开展“大学生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深入实施大学生岗位开发计划,制定出台了12条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的具体措施,近两年留长就业高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举办创业就业博览会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创业项目达成对接意向1473个,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642个,签约率达到60%。

长春创新人才交流新模式,突出另一只手的力量,大力推动人才开发产业化。特别是依托长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动人力资源产业做大做强,集聚科锐国际、安拓国际等48家全球知名人才服务机构,累计引进高端人才3500余人,实现产值130亿元。

赋能人才,增强人才的获得感

抓奖励兑现促政策惠才,真金白银支持人才创业。长春发挥各级政府人才政策叠加效应,最大限度为人才谋实惠、为企业降成本。市县两级人才投入突破20亿,超过2万名人才受益。资助高层次产业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内外顶尖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300万元的资金支持,吸引集聚32个国内外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来长创业,兑现支持资金2300万元。

发放大学毕业生安家补贴。面向企业引进的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分别发放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5万元和8万元。累计为5985名大学毕业生兑现补贴1.3亿元;实施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奖励。为24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省市荣誉的高层次技能人才和2227名新晋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的人才发放561万元奖励资金,着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抓关怀服务促保障升级,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立足专家人才和用人单位需求精准服务、纾解困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级。打造专家人才服务平台。300多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享受到“一对一”“管家式”贴心服务。完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全市共有各类人才公寓5000余套,累计入住人才3200余人;规划建设红旗小镇高级专家公寓1000余套,重点满足一汽等人才集聚度高的大型企业引才需求。

改革创新,人才破茧而出

打破阻碍人才流动的身份障碍和体制壁垒,强化引才育才政策支撑。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招才引智“万人计划”实施意见》,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计划,聚焦三大支柱优势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和全面振兴发展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长春市本级财政每年列支3亿元,重点保障实施“四大专项计划”,20个人才工程。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人才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依托长春新区连续9年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累计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138人,集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近5万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己平)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长春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