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生物多样性之美|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 一组数据见证“人退猫进”
2022-12-08 22:16:24
来源:
封面新闻
近年来,随着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方面,四川也拿出了“四川方案”。2021年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这不仅是我国首次以单一物种名称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更是一个被“伞护”的生态家园。2.7万平方公里的“公园”范围内,得到保护的不仅是大熊猫,还有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1600余种同域珍稀动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珍稀野生动物频频来“敲门”的背后,是动物对于人类的善意“示好”,更是大自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回应”。
一年过去了,在四川、陕西、甘肃,一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关于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故事还在继续。
2022年12月8日,“生物多样性之美”网络主题活动暨国家公园媒体行在四川以“云发布”的形式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四川、吉林、福建、海南、陕西、甘肃、青海省委网信办主办。此刻,让我们通过图文、视频的形式,带大家一起“云游”大熊猫国家公园,看见生物多样性之美。
(资料图片)
/405个/
成都片区埋设桩体405个
确界定标让公园管理更规范
“您已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请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80余公里外的文井江镇鸡冠山村,蓝底白字的提示牌下,一块醒目的界桩就立在路旁。绿色的标线,红色的大字,表明了它的身份“大熊猫国家公园”。
确界定标,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规范公园管理、落实严格保护、强化分区管控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2月,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印发文件,宣布正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打桩定标工作,而成都熊猫分局的这项工作去年就已在崇州片区开启。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片区属于邛崃山系龙门山脉中段东缘,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保护区145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135平方公里。“崇州片区确界定标明确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边界、区界位置,为管控、执法、监督评价等提供了有力依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副站长王磊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界桩分为主入口界碑、普通界碑、边界界桩和功能区界桩等四类。
通过界碑、界桩、电子围栏和公共表示识别系统等保护设施,对大熊猫国家公园按照管理目标、用途及管控强度,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行差别化用途管制。
其中,核心保护区是指维护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正常生存、繁衍、迁移的关键区域,采取封禁和自然恢复等方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实行最严格的科学保护。核心保护区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是指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栖息地质量和建设生态廊道的重点区域,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原住居民、管理机构人员生产、生活的主要区域,是开展与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目标相一致的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服务的主要场所。
截至目前,成都片区埋设桩体共405个,其中界碑17个,界桩315个,区桩71个。崇州片区碑桩已于2021年12月完成埋设并通过预验收,都江堰、彭州、大邑片区预计将在2022年12月完成桩体埋设。
/6个/
建成6个人工洞穴
为大熊猫及同域动物提供“庇护所”
一只成年大熊猫独自出现在人工饮水点附近,只见它时而趴在水池边喝水,时而坐在水池里“洗澡”,时而仰卧在草地上打滚、嬉戏玩耍,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对红外线相机进行数据采集整理时发现,安装在龙池小草坡海拔2600米的两台红外线相机里,同一天多次拍到野生大熊猫的身影。
近年来,随着栖息地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大熊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监控镜头里。在龙池小草坡区域,每个季度都有大熊猫“出镜”。据了解,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成都熊猫分局不断加强所属片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家园。
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与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大熊猫野外产仔洞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据介绍,该项目是为大熊猫及其同域动物提供野外繁育场所,尤其是在大雪覆盖的冬季,人工洞穴更是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庇护所。此外,通过野外实时监测,了解野生动物对人工洞穴的利用情况。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站长朱大海介绍:“我们共修建了6个人工洞穴,在不同的海拔区间,主要是在大熊猫栖息地之内,我们希望大熊猫产仔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洞穴。”
人工洞穴设置一年后,工作人员对附近红外相机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发现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在人工洞穴内活动频繁,已完全接受了人工洞穴。红外相机先后监测到大熊猫、四川羚牛、川金丝猴、林麝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造访人工洞穴。
野生动物对人工洞穴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野外繁育庇护条件不足的问题。龙池管护站站长朱大海表示:“野生动物人工洞穴建设项目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是属于首创,我们还将开展更多实验、尝试更好的产仔洞修建方法,并为更多自然保护地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支持,增强大熊猫小种群区域野生动物生存力。”
/3240元/
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生效
首笔理赔养蜂人获赔3240元
南岳社区是都江堰市龙池镇最偏远的社区之一,共有居民340户,有56户居民常年居住在深山之中,王昌全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园区内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长,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难免有时候会“打扰”居民们的生活。
“那天本来想上山去收点蜂蜜的,结果走近一看,现场一片狼藉,有近20个蜂箱完全损坏。”王昌全回忆道,“可能是黑熊把蜂蜜给吃了。”从他父亲那代开始,王昌全家就开始在山上养蜂,其实这样类似的场景他已经见过很多次了,他的蜂箱每年都会受到至少两次猴子或者黑熊不同程度的“照顾”。
但是这一次与以前不同,王昌全想起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为大家购买的“野生动物肇事保险”。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拿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理赔须知卡”,卡片上详细说明了报案流程、拍照取证要求以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很快,王昌全就收到了赔付共计3240元,所有操作流程均通过手机完成。
据了解,为化解野生动物肇事危害带来的矛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推出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野生动物肇事保险”,为成都片区内的居民和游客提供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保障时间从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第一年的投保金额为60万元,保额达1.3亿元。
王昌全就是该保险生效以来的第一位理赔对象。“虽然赔付了损失的70%,但自己觉得已经很满意了,相比以前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保险兜底,我们农户会更加心安,还会主动担当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
在野生动物肇事保险理赔的过程中,成都熊猫分局一直充当“督导员”的角色,保证整个理赔过程合法合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到居民的报案后,会第一时间派专人审核受害居民提交的资料和照片,并且上门进行定损,与居民协商理赔金额后签订协议,最终在成都熊猫分局的指导下完成理赔。
/60人/
成立共建共管委员会
60名原住民化身熊猫“守护者”
“今年之内,我们要让大熊猫文化走廊落地,以全域旅游推动云华村成为名副其实的雪山下的熊猫村。”2022年3月18日上午,大熊猫国家公园云华村共建共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云华村召开。
为了更好地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导原住民参与生态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以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都江堰市龙池镇飞虹社区为试点,率先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管护总站参与、村(社区)两委牵头、村民为主体、公益组织协作、学研企赋能的共建共管委员会。搭建社区共商共建共管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
通过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试点项目,2022年至今各总站聘请原住民60人,签订巡护监测协议,组建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队。
各总站组织巡护监测队每月开展不少于4次的集体资源与社区人为活动巡护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填报相关表格。巡护监测内容包括本辖区内非公益集体林、生产生活用地、特殊用地等集体资源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查清各类集体资源的数量、用途、种植情况、审批及使用情况等多维度信息。此外,还要对居民生产生活排污及安全管理、农村垃圾处理、野生动物肇事危害、新建改造农房、人口增减情况、经营项目及其他人为活动进行动态监测,开展隐患排查及安全管理,严厉制止破坏生态的人为活动。
从原住民到熊猫“守护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适应新身份、开展工作,2022年2月至3月,都江堰片区、彭州片区、崇州片区、大邑片区还针对巡护监测队员开展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巡护监测培训,教大家如何识别野外痕迹、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并在野外进行GPS使用、红外线相机安装、野外植物识别等技能实操。“过去,很多农民靠林业(砍伐)为生,现在通过委员会指导,可以从事一些林下种植,比如中药材,还有其他一些农副产品等等,让他们在原有的林地里不进行砍伐的情况下能够挣到更多的钱。”
/34座/
人退熊猫进 34座小水电站关停
飞瀑奇观再现西岭雪山
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山峦起伏,绿意盎然,远眺群山峻岭,十余条飞瀑犹如一条条珍珠项链点缀于山间。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曾消失多年,不久前才重新回归大家的视野。
“太不容易了,没想到还能再次见到小飞水瀑布。”曾泽军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副站长,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长达20年,他也成为了大熊猫家园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见证者”。
2021年,为夯实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本底,还原国家公园“原真性”,四川多部门共同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实施方案》,成都片区陆续开展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9月底,大邑县共有18家小水电站并网线路被断开、14家小水电站取水口被封堵。目前,成都片区36个小水电站退出计划当中,已有34座小水电站正式退出。
伴随着小水电站的关停,山上一些消失的景观再现了,落差300多米的大飞水瀑布,落差150米,宽度能达到60至70米的小飞水瀑布,曾经的涓涓细流变成了湍湍急流。经过一年时间的恢复,小水电撤除后留下的坝子,树子、草木长起来了,真正实现了还水于河、还水于自然。
伴随着消失数十年的“千年飞瀑”胜景重现西岭雪山,大邑这座雪山小城也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方面,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去年以来,这里的红外线探测仪陆续拍摄到了大熊猫、雪豹、羚牛等野生动物出没。此外,大邑生态底色更亮,3000亩美丽湖面在沙渠西湖时尚运动城完美呈现,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成都市第一,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入选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更重要的是城乡形态更美,85个精品林盘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大邑的广袤乡村。此外,外地来大邑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202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702.31万人次,同比增长8.56%。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像这样“人退猫进”的例子发生在四川的许多乡村。水电站、煤矿、木材厂被关停,村民放下了赖以生存的锯子、铁铲苦着脸下山,却又在大熊猫和生态越来越好带来的新商机里展露笑颜。而在这一进一退之间,一幅关于生物多样性之美的画卷正在四川的绿水青山间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杨景茹]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