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事通!面对面热聊,中企出海“抢单”显成效


来源: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韩国特约记者 青木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潘晓彤】“中国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日本经济新闻》16日报道称,随着中国政府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国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联系当地企业向国外市场示好。包括广东、浙江和江苏在内的至少9个省份,正派遣数百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抢订单”。除政府包机出海“抢订单”之外,中国电商平台也在发力,阿里巴巴最近推出了一项“数字混合贸易展”计划,旨在将数千家中小型中国出口商与海外展会的潜在买家联系起来。通过政商两端积极“铺路搭桥”,中国供应链正在加速同海外需求紧密对接。同时,海外企业也在热盼从中国供应链恢复与中国经济反弹中收获更多机会。

多地企业出海“抢订单”


【资料图】

“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首次在政府层面为企业组织如此广泛的服务。”《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提供包机送商人出国。江苏省的一名政府官员曾参与组织100多名商人参加本月早些时候在东京举行的亚洲时装博览会,他表示,政府为这些商务旅行提供补贴,并为参展商申请护照和签证提供了便利。10月下旬,江苏省政府首次安排包机搭载当地官员和商人,从无锡飞往日本。

海南省则派出了疫情以来全国首个由省领导率领的招商代表团,于9日从海口出发,先后在中国香港和德国开展招商推介。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海南省政府代表团在香港开展招商推介活动期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其中三亚市政府与联信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总投资50亿元的国际汽联FE娱乐综合体项目将落户三亚。海南自贸港也与太古集团项目签约,未来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区不含气饮料生产管理中心将落地海口。此外,三亚普华永道未来空间项目启动仪式也在10日于香港举行,该项目将在海南打造国际一流的科创培训中心。

在结束香港行程后,海南省政府代表团前往德国继续开展招商活动。当地时间13日,海南省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比科大)独立办学项目签约仪式暨比科大合作企业专场招商推介会在德国比勒费尔德举办。这是德国公办高校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独立办学项目。

中国其他的地方政府也在采取类似行动。中国香港《南华早报》称,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份,以及浙江宁波、嘉兴等城市也派出了官方代表团前往欧洲、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在最近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后,这些代表团几乎都是3年来首次出境。11月,中国进出口数据承压,这一热潮凸显了提振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的紧迫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这批赴海外市场洽谈的企业正好赶上西方圣诞和新年假期,对销售中国商品有推动作用。虽然在发货周期上可能会有一定滞后性,但中国企业积极向外“抢订单”的行为,对于未来的海外市场扩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蓝庆新认为,限于自身实力,一些中小微企业暂时没有参与此次出海洽谈,但参与其中的大型企业能够带动上下游各种规模企业的贸易增长,因此,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大型企业出海寻求商机对他们同样有促进作用。

欧洲多了中国商人身影

《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几天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采访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来自中国的商务人士多了起来。他们有的来谈业务,有的来招商,还有的来参加展会等活动。目标相同,面对面交流,深入加强合作,赢回失去的订单。

汉堡贸易商尤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过去两年,中国对于疫情控制得很好,解决了欧洲的供应问题。今年一段时间,中国疫情受到奥密克戎毒株侵入,欧洲的供应链也受到影响。现在,中国防控措施优化,是一个好消息,他和许多贸易商一样,现在加大从中国进货。下一阶段,中欧贸易有望进入快速复苏增长期。

被誉为“德企另一故乡”的江苏省太仓在德国成立了太仓高新区杜赛尔多夫创新中心。该中心负责人张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仓当前德资企业的总数量为430家,其中太仓高新区德企数量占390家,2021年新增德资企业32家,目前的总投资50亿美元。该中心在德国举办的各种招商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多家企业计划或加大对太仓的投资。

瑞士《新苏黎世报》12日称,随着中国开始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些欧洲行业和公司将受益于“恢复正常”的中国。尤其是三大行业:基础材料、非必需消费品和工业制品。

在德国,巴斯夫和科思创两家化学公司可能格外关注中国。科思创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斯蒂曼近日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强调,中国是化工行业最大的贸易伙伴。专家称,到2030年,化学工业增长的2/3将来自中国。两家公司都在中国大量投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销售的所有汽车中有36%在中国销售,因此经济复苏对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个好消息。根据安永的一项研究,以销量衡量,2022 年第三季度,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所有汽车中约有 37% 在中国销售。美国银行分析师也预计,中国对德国汽车的需求将在2023年复苏。

韩国盼扩大对华经济交流

“韩国对华出口重拾信心”,韩国《亚洲经济》报道称,未来,中国产业链趋于平稳,此前被压抑的市场需求得到释放有望带动经济强劲反弹,对华出口比重较高的韩国或成为首批受益的国家。

中韩两国贸易部门也在为双方商贸企业对接开始行动。据韩联社12日报道,由大韩商工会议所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共同在线举办的第三轮韩中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当天举行。韩中企业家决定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并推进韩中自贸协定(FTA)第二阶段谈判早日谈妥。

韩国主要地方政府也在持续发声,希望继续扩大对华经济交流。根据韩国纽西斯通讯社15日的报道,韩国京畿道知事金东渊14日会见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商讨京畿道与中国的交流方式,强调要加强包括经济在内的各领域合作。截至去年,中国是韩国京畿道的最大贸易伙伴,去年京畿道与中国的贸易额高达985亿美元,占京畿道对外贸易总额的32.8%。京畿道涉及对华出口的企业超过1.15万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33.9%。

韩国贸易协会负责人张相植近日表示,韩国对华出口产品中,80%直接供应中国内需市场,中国优化防疫管控将令韩国出口迎来利好,预计石化产品出口将率先反弹。韩国仁荷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郑仁教称,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回暖将立即与韩国的贸易收支挂钩。

[责任编辑:杨景茹]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