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文:“因加班怼领导”系编造,借谣言发泄情绪终将反噬
2023-04-08 15:24:10
来源:
光明网
(资料图片)
持续引发争议数日的“因加班怼领导”事件终于真相大白。据四川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的警情通报,是陈某龙因为此前向中国电科求职未被录用,心生不满,所以制图虚构了微信群聊天。其因故意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目前已被行政拘留。
这一结果也不算太令人意外。那些聊天截图在网络热传的时候,已经有质疑真实性的声音,因为对话实在太过“爽文”,集体怼领导的景观不符合现实职场生态,还有发言者的头像均没有真人信息等。只不过,这些对话很契合打工人厌恶过度加班的情绪,多数人宁可相信其是真的,借以表达对加班文化的抗议。
之前中国电科辟谣,称对话中的人物并非该企业员工,对话系编造的时候,网上还在讨论“怼领导”对话的真假是否重要。人们有这样的心态可以理解,但这并非针对具体企业造谣迎合情绪的理由。道理很简单,即便要反思加班文化,也只有基于真实的问题才能有指向性。当真实性被推翻,问题是否存在都无从谈起,又何谈改进呢?更何况无论企业是否存在加班现象,编造谣言,就是既违法又不道德的行为。
在社会层面也是如此,过度加班现象确实大范围存在,可是要想改善,也只有基于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以点带面,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如果只是空泛的呼吁,那就只能是空对空,除了发泄一点情绪,甚至制造一些对立,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手段的不正当,甚至还会让反思加班文化的正当诉求,都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现在,陈某龙因造谣付出代价,对他本人和社会都是一个教训。用虚假信息制造舆论来发泄个人私愤,最终总会被反噬。而面对这类真假难辨的网络爆料,舆论也要多一些警惕,不要动辄就被别有用心者牵着走,以为自己是在为正义发声,其实无意间成为了个别人的“舆论打手”。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达,一些“小作文”引爆全网后不断反转或者被证明是谣言的现象,也变得屡见不鲜。这些“小作文”瞄准的往往都是一些社会痛点、迎合的都是大众情绪,可因为基本的事实立不住,也就不会给社会带来任何理性、建设性,相反会制造各种群体撕裂,在舆论场留下一地鸡毛。没有什么正义,是能通过编故事的方式实现的。
[责任编辑:杨景茹][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