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持续服务检察业务实战 环球热推荐


来源: 检察日报-数字检察


(资料图片)

数字检察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技术迭代发展中,把握趋势,选择最合适的技术、架构和路线,行稳致远,确保科技能够持续服务检察业务实战?笔者结合多年服务行业客户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对科技赋能数字检察浅谈几点思考。

云化解耦是构建数字检察的基础,是满足实战业务长期发展的保障。当前,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建设了大量的信息化系统和应用工程,但由于软硬件一体,系统后续的升级、维护、数据共享存在一定困难。

要破解这个难题,云化解耦是关键的一步。所谓云化解耦,是指同一网络内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能够被不同的应用系统共享、共用,并且应用系统软硬件分离,底层基础设施的变动不影响上层应用的使用。通过云化,使基础的软硬件资源实现共享,降低单一系统对底层资源的依赖,同时通过集约化建设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之上,数据、通讯、安全、人工智能等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共享,应用的开发、迭代也变得较为容易和便捷。

大数据发展进入深水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数字检察的关键技术所在。要使大数据真正在检务工作中发挥价值,必须有“智”的加入。以语音识别、语义识别、图片识别、人机交互、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驱动未来数字检察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级检察机关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核心生产资料。随着高性能服务器、云计算的普及,算力的单位价格急剧下降。算法和模型也随着应用普及和技术创新不断丰富。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相结合,必将显著提升检察机关工作质效。

可迭代、可演进、自健壮的数字化平台将成为数字检察的重要特征。在信息化初期,特别是业务以及用户较少时,业务应用系统所采用的单体架构应用可以很好运行。但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单一系统的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代码库飞速膨胀,单体架构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系统响应速度越来越慢。

此时,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它基于分而治之、协同运行的理念,可将庞大的综合应用按照单位功能拆分成独立的服务模块,各模块逻辑独立、功能专一,组织上可通过轻量化的通讯方式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套方便扩展且易用的体系。例如检务应用系统中经常用到的用户认证能力、安全校验能力、语音识别能力、文字识别能力、流程引擎、文书引擎等,都可以采用微服务的形式存在,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需要集合这些能力时,不需重复开发,直接调用这些微服务即可。

自主可控和“端到端”安全已成为数字检察发展的核心保障。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安全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大量数据存储都使用“服务器+开源软件+本地化标准盘”形式,这种形式在宏观上自主可控,但在微观上,存在对软件、协议、部件的大量外部制约和依赖,使得最核心的数据基础设施缺乏“端到端”的自主可控和安全机制保证。全栈自主可控是极端场景下业务连续性的根本保障。在硬件层面,计算(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安全设备等产品的核心部件、固件及驱动等需要完全自主可控;在软件层面,除了确保软件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外,还需确保不存在技术黑洞及不可控的技术风险,实现完全的代码可控,软件能够针对设计缺陷进行持续优化更新,尤其要确保软件产品中使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运行环境等基本部件不存在使用受限的产品或组件,以避免外部断供导致整体软件产品无法持续供应或者维护。全栈自主可控是实现“端到端”安全保障的基础,需要各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

(作者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司法行业首席专家、解决方案总监)

[版面见习编辑:高航] [责任编辑:刘蕊]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