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美媒:枪支暴力泛滥成灾 美国人用来描述这一顽疾的词汇都日渐匮乏
2023-05-05 11:39:1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片)
中国日报网5月4日电 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哈辛托县发生一起枪击事件,造成5人死亡,而这起案件的起因竟然是受害人劝阻比邻而居的嫌疑人半夜开枪自娱并在遭拒后报警。
美国《洛杉矶时报》(LA Times)网站5月2日刊发评论文章称,算上这起事件,美国今年共发生了超过18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涉枪他杀案则是多达约6000起。
文章讽刺说,某个词要想成为行话术语,必须广为人知而且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务。如此泛滥的枪支暴力已经成为美国人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以至于人们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词汇、术语来描述它,就像古希腊有许多词来形容爱、爱斯基摩人形容雪的词很多一样。
文章指出,美国人用于枪击事件的词也不少,比如警察枪击、大规模枪击、飞车枪击、校园枪击等等。但在当下的美国,人们正在寻找一个词用来说明“因按错门铃而惨遭枪击身亡”,感觉即便是美国如此丰富的枪支暴力相关词汇也都赶不上2023年的情况。
作家丽塔·梅·布朗(Rita Mae Brown)曾说:“语言是文化的地图。它为你解答人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文章不禁问道:“我们恐怖病态的枪支暴力类型又说明我们会走向何方?亦或是,这些几乎不停发生的枪击事件,就是我们要到达的终点?”
文章批评称,美国的民选官员满口都是“无意义的暴力”,仿佛这种暴力是例外。但事实上,“理智的暴力”才罕见。那些拥枪者鼓吹所谓“持枪好人”,但普通人阻止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概率还不到3%。
许多美国人在谈论“控枪”的时候,不是支持就是反对,但在一个枪支数量比人口还多的国家,这又算什么呢?美国的领导人总是说他们的“思念和祈祷”(与受害者同在),这些词曾经代表了同情,现在仅仅显示说话的人根本没思考,只是条件反射地以此来为不作为打掩护。
而“现在还不是时候”这样的话锋一转,假装是在尊重受害者,最终只会让更多人成为受害者。在前面提到的那起枪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并没有呼吁实施更严格的枪支法律,甚至还说受害的一家人是“非法移民”,试图转移话题。
(编译:高琳琳)
[责任编辑:王极][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