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动态:五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
2023-06-06 08:23:45
来源:
正义网
【资料图】
正义网北京6月5日电(见习记者王冬)“五年来,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6月5日,在最高检举行的“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通报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
检察机关始终紧盯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点流域、区域、行业加大办案力度。记者了解到,五年来,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209957件353223人,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民事检察案件498件、行政检察案件62875件、公益诉讼案件394894件,办案数量均显著上升。
发布会透露,最高检连续三年与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部署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守护海洋”“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监督活动,集中力量打好重点领域损害公益问题的攻坚战、持久战。联合相关部门部署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行动。会同最高法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决涉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案件的处罚规则等重大实践争议问题。联合公安部、中国海警局部署开展打击整治盗采海砂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障海洋生态安全。从严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深化对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的督促整治。
“检察机关深化共识‘强协作’,构建生态检察一体化保护新格局。”据张雪樵介绍,最高检组织开展环境资源领域各类专项行动,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对重大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直接立案办理,形成上级检察院牵头推进、区域分类实施、各地因城施策的生态检察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办理模式,“四大检察”共同发力、齐抓共管,扩大“刑事+公益诉讼等”多重监督的叠加效应,加快形成整体优化、协同集成的检察工作新格局。各级检察机关根据环境地域、流域特点,纷纷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全国区域覆盖率90%以上,从流域治理的高度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模式。不断加强与公安、法院、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监督、协作的纵横向网络,增强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的聚合效应。“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省级检察机关、80%以上市级、县(区)级检察机关会签协作配合机制,建立河(湖、林)长+检察长协作治理机制,强化‘司法+行政’履职合力。”
检察机关聚焦源头“强治理”,推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张雪樵称,五年来,检察机关针对办理环境资源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并积极向地方党委报告,向上推动解决,通过“督”和“帮”的形式,与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做实行政检察助推社会治理,五年来检察机关化解生态环境领域行政争议1933件,促使行政相对人主动履行缴纳罚款、退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补植复绿等义务;制发行政类案检察建议494件,推动诉源治理。
[责任编辑:刘彬][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