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浙江东阳城东街道寀卢村——智慧田园引客来(千万工程 一线探访)
2023-06-20 17:32:25
来源:
人民日报
田间,无人翻耕机缓缓移动,一只只白鹭在翻耕后的水田里嬉戏觅食;远处,稻田连片,绿意盎然,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作业。
(资料图)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一幅美丽的生态农业画卷徐徐铺开。
“现在机械化种植,一个人就能种好几百亩稻田。”37岁的郭江华在寀卢村流转了300余亩土地种植水稻,插秧机、无人机、无人翻耕机等现代农机一应俱全,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
依托“千万工程”,寀卢村建起“田成方,路成框,树成行,渠成网”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寀卢村现拥有耕、种、管、收、烘干加工农业机械200多台(套),已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不只是机械化,智慧化也成为寀卢村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酸碱度、土壤肥力等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数据,随时可查。”东阳市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旭锋介绍,在加快建设数字浙江的背景下,寀卢村开发农房智管、数字田园等特色应用场景,大力开展5G农业示范园建设。
走进寀卢村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寀卢”云平台的大屏幕上,监测数据不断更新——土地缺啥营养、用的什么种子、什么时候种下、什么时候收割,数据都可以给出答案。“有了技术支持,农民种植效率更高了。”寀卢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卢阳春说。
既是“智慧田”,也是“风景田”。寀卢村的现代农业田园成为旅游“打卡点”。“除了水稻种植,我们还有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节假日里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田园风光。”卢阳春说。
油菜、早晚稻一茬接一茬,紫藤长廊、樱花大道穿插其中……“源于农业,也要坚守农业,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卢阳春说,“去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主场活动就是在寀卢村办的,来了不少游客。”
田园变公园,农田变景区,20年来寀卢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集体收入和农民年人均收入分别从2003年的70余万元、8000多元,增长到2022年的425万元、8.2万元。“我们村的村民种粮有补贴,卖粮有钱赚,还有旅游带来的收入。”卢阳春说。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美乡村。在“千万工程”带动下,寀卢村将人居环境提升与现代农业、休闲观光等有机融合,开展道路整治、水系连通、景观节点建设等项目,村庄颜值越来越高,先后获评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让美丽田园不断增值,寀卢村深化一二三产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响“寀卢严选”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村内企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旅融合,吸引游客观光旅游。
“今年我们村里的农业科技馆要开馆了,以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来,了解农业知识、体验一下露营营地……”说起寀卢村的未来,卢阳春信心十足。
(人民网记者张丽玮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王极][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