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招聘之名收集简历?如何斩断简历倒卖黑色产业链
2023-08-20 09:36:01
来源:
经济日报
(资料图片)
斩断简历倒卖黑色产业链
某招聘平台近日被曝假借招聘之名收集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并收取佣金,后者则联系求职群体卖课转化客源,双平台以用户个人信息为连接点非法牟利。
倒卖简历只是网络招聘黑灰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行业内多个平台此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个人信息泄露和违法买卖似成内部“潜规则”。随着就业环境变化,招聘企业核心业务缩小,便开始将目光瞄准个人数据,部分平台释放出早已停止招聘的岗位、诱导用户填写简历,同时私下倒卖用户信息,轻则给广大求职者添堵添乱,重则涉及违法犯罪。
对于此类问题,仅靠平台自查自纠远远不够,更要充分发挥“他律”作用。目前,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已经有法可依。例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
有法可依还不够,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在实践中,部分企业为牟取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监管机构“打游击战”,手段花样层出不穷。确保手握海量个人信息的企业平台履行保护义务,是监管难点也是重点。对此,相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完善制度体系,督促招聘平台履责,让扮演中介角色的招聘网站回归信息流通本质,营造更加规范安全的求职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法律威慑作用,更大力度打击诱导填写简历、倒买倒卖等非法产业链条。
求职简历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贩卖简历决不能成生意。在招聘平台守土有责的基础上,加强内外联动,通过法律实行外部震慑,筑牢个人信息保护屏障。
[责任编辑:刘彬][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
-
零首付购车是不是陷阱 有没有强制消费项目?
-
盒马拟联合家乐福举报山姆“二选一” 回应:确认遭类似待遇
-
2月召回62.12万辆 特斯拉召回数量激增
-
郑州男子刚买新车有异响声音像“放鞭炮” 雪佛兰4S店:正常现象
-
西部水泥(02233.HK)遭GIC Private Limited减持300万股 涉资约395.3万港元
-
福莱特玻璃(06865.HK)遭摩根士丹利减持168.6万股 涉资约5970.7万港元
-
GDP增速前三强出炉 数字经济是读懂藏贵云未来发展“关键词”
-
中小微外贸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优化商品结构、创新发展模式
-
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 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
-
个人征信用户变动未向央行备案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领58万元罚单
-
前三季度整体业绩亮眼成创业板11周年“生日礼” 注册制下公司业绩更优
-
健康险前三季度保费6666亿元 重疾定义修订有望推动健康险高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