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配粉市场开启HMO追逐赛


来源: 中国网财经

几乎同一时间,伊利、君乐宝、飞鹤推出首款母乳低聚糖(HMO)奶粉。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下简称“卫健委”)发布公告称,两款HMO成分在国内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获得批准。此次HMO获批,行业或迎来一波婴配粉配方变更潮,加剧行业内卷。

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受出生人口持续下滑和市场价格战等影响,上半年中国婴配粉销售额下滑14%。从各大乳企半年报来看,头部乳企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升和产品价格优化,受影响较小,但随着婴配粉“新国标”的施行,再加上HMO获批,或使原本平静的奶粉行业再掀波澜。在行业内卷,技术、资本、渠道、价格都不占优势下,中小品牌将何去何从?

HMO正式获批

靴子落地,HMO正式获批。10月7日的公告中,卫健委批准了多款食品添加剂,其中包括了两款HMO,分别为2’-岩藻糖基乳糖和乳糖-N-新四糖,两者可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调制乳粉(儿童用)以及特殊医学婴儿食品。

公开资料显示,在诸多母乳所含的营养成分中,HMO的含量(8%)仅次于乳糖(53%)和脂肪(32%),具有促进益生菌生长、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机体免疫等多项功能。目前人类已知的HMO有超过200种不同的结构,其中有6种研究较为充分,其中2’-岩藻糖基乳糖是研究较为广泛且商业化前景较好的一类。

值得玩味的是,伊利、君乐宝、飞鹤几乎同一时间打出“HMO奶粉”的广告,争相宣称是“国内首款”。伊利旗下伊利金领冠推出“珍护铂萃”儿童成长配方奶粉,君乐宝推出添加HMO成分的小小鲁班“诠维爱未来”奶粉,飞鹤推出HMO奶粉“星飞帆卓瑞4段”。

长期以来,HMO都是欧美巨头的专属标签。10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随机走访海淀、朝阳线下商超门店,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搜索“HMO奶粉”,无一例外都隶属于国外品牌,如雀巢、美乐宝、菲仕兰、美赞臣、惠氏等。

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对于HMO的审批较为谨慎。自2016年以来,卫健委共发布6次2’-岩藻糖基乳糖(2’-FL)的受理信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发布5次关于“公开征求食品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2’-岩藻糖基乳糖(2’-FL)等5种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规范了 2’-岩藻糖基乳糖(2’-FL)作为营养强化剂的用量、适用范围及质量规格要求等信息。2021年,卫健委开始受理和审批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给通过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发酵生产HMO在中国的合规使用奠定了基础。

根据法规要求,添加HMO的婴配粉产品上市还要通过配方变更或注册。有接近企业的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由于HMO获批前企业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配方注册变更的时间不会太久,大概两三个月就能上市”。

原料厂商争夺战

根据BlueWeave Consulting的数据,2022年全球HMO市场规模为1.99亿美元,在2023-2029年的预测期内,预计将以22.9%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到2029年将达到8.43亿美元。在这份报告中,亚太地区市场被预计将以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增长极。

HMO进入国内乳企的视野并非在今年,早在2016年蒙牛就联合美国UC DAVIS、北大医学部、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针对中国母乳中HMOs构成开展相关队列研究,比较中外母乳差异,解析中国母乳HMOs组成特征。在此次卫健委的审批中,蒙牛集团自主研发的HMO2’-FL通过审批,成为首批获批企业中唯一一家中国本土企业。

但放眼全球来看,HMO产业化技术一直被欧美巨头牢牢攥住,上游供应端仍以进口为主,成为中国乳企精准营养的“卡脖子”问题。目前HMO的主要供应商仍是科汉森、菲仕兰、帝斯曼-芬美意等国际巨头,常规HMO原料的价格大概为1000元/公斤。

2020 年,荷兰皇家帝斯曼宣布以7.65亿欧元收购丹麦母乳低聚糖(HMOs)供应商Glycom A/S,进而推进其在婴幼儿、儿童和成人营养等领域的扩大发展;科汉森通过收购Jennewein进军HMO领域;杜邦营养也与比利时特殊碳水化合物生产企业Inbiose公司合作,进行2’-岩藻糖基乳糖(2’-FL)的合作开发。

在国内,能够进行HMO合成生产的企业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恒鲁生物、一兮生物、芝诺科技等,这三家企业的成立时间都不久,最早的恒鲁生物2018年才成立。2023年8月22日,一兮生物获得近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黄埔医药基金领投,元禾控股、君子兰资本、一盏资本、力鼎资本跟投,绿洲资本、深圳高新投追投;9月11日,新诺威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石药圣雪拟与恒鲁生物共同出资设立石家庄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力HMO及其他生物合成产品的生产。

一兮生物作为国内领先的具有HMO产业化能力的企业,从碳源、菌株到培养基,从糖基活化与转化到工艺模块的集成化,实现了在量产情况下的低成本。目前,一兮生物在国内率先进行HMO生物合成的产业化,2022年建成300吨/年产能的生产线,预留扩展接口,可根据需要在一年之内扩展至3000吨/年产能。芝诺科技主要与代工企业合作进行生产,其位于山东的生产基地年产能100吨。

黄埔医药基金投资总监姚靓曾表示,“HMO是生物合成法优势体现得非常好的品类之一,很好地解决了化学法复杂、步骤多、原料昂贵、无法大规模商业化的问题。我们非常看好生物合成法生产的HMOs产品的应用前景”。

随着HMO在卫健委获批,未来中国奶粉市场对于HMO的需求量将会激增,这些原料供应商或迎来爆发期。

婴配粉内卷加剧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HMO获批,原料供应压力下,短期内可能造成该款婴配粉价格小幅上涨,应该不会造成大的市场动荡。但随着市场逐利的心理加剧,中小企业逐步跟上,或面临新一轮同质化竞争”。

HMO刚获批,大品牌就来势汹汹推出新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确实有压力。10月10日,伊利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们早在2003年就率先启动母乳研究计划。围绕HMO,伊利早在法规颁布前就已拥有了11项技术专利,其中也涵盖了对儿童人群的影响”。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各个企业对于HMO的技术攻克,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的分化,未来如果企业不掌握HMO的提取技术,就很难进入整个婴配粉的第一军团,这也是整个中国婴配粉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借助自主研发HMO 2’-FL获批,蒙牛或进一步布局上游原料供应链,与其他品牌差异化竞争。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蒙牛的优势比较明显,“自主研发的HMO获批,蒙牛是中国本土企业中唯一一家,其他本土企业是应用这个成分做的产品”。这也意味着,本土奶粉企业要想使用HMO,必须从首批获批的三家企业采购。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大品牌HMO奶粉的上市,将迎来一波跟风潮。宋亮认为,“HMO原料的价格不是很贵,因此除了龙头企业以外,中小企业也会逐步跟上,届时或将面临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 组成特征 队列研究 力鼎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