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大牌童装竟来自村子里的“小作坊” 夫妻售卖假冒品牌童装获刑


来源: 正义网

正义网青岛5月9日电(通讯员刘晓倩 郭亚南)所谓的大牌童装竟然来自一个村子里的“小作坊”,一对夫妻为赚“快钱”,售卖假冒品牌童装落入“法网”。2022年12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刘文(化名)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判处刘文妻子陈芳(化名)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同时法院支持检察机关的全部公益诉讼请求,判决两被告人在山东省主流新闻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承担不合格童装销售额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人民币6.6万余元。

生意难做妄图走捷径

“品牌清仓大降价,五折出售!”喇叭内喊的品牌折扣力度很诱人,但作为“老服装人”的刘文一眼就看出,这个路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的衣服没有一件是真货,但看着棚内络绎不绝的顾客,刘文的内心产生了一丝动摇。


(资料图)

这几年刘文的生意变得不景气,以前是衣服不够卖,现在是衣服没人买,这让他内心十分焦虑。“现在大人孩子都喜欢穿名牌,但是真名牌不是谁都买得起,我看到有人卖假名牌,卖出去一件就能赚不少钱,比卖其他衣服来钱快。”

2019年9月,决定大干一场的刘文夫妻俩迅速租下厂房,在未取得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从浙江等地购入或自己加工制作假冒注册商标的童装,利用微信等平台联系客户,雇佣三名工人根据订单给客户配货包装,人员不多,没有技术门槛,但这个“售假”小作坊销量攀升,有了发展壮大的趋势。

“卖这些假冒品牌的衣服确实比之前卖其他品牌的衣服销量高了不少。”刘文交代。根据微信交易记录显示,出售的假冒童装价格很低,一条品牌童裤26元,一件品牌卫衣37元,而根据电商平台品牌旗舰店显示,一条同品牌童裤价格在300到800元之间,卫衣则在400到600元之间。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很多客户,在售假的两年多时间内,刘文、陈芳二人共销售假冒品牌童装价值约17.8万元,仓库内还有9000余件童装未销售,侵权产品价值33.7万余元,严重侵犯了商标持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能否提起公益诉讼成难点

2022年6月,即墨区公安分局以刘文、陈芳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罪移送即墨检察院审查起诉。

即墨区检察院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发现,刘文售卖的假冒品牌童装质量可能不合格,这严重危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此前青岛市并未办理过知识产权领域的涉未成年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此案是否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成了难题。

该院通过一体化办案机制,联手上级院组成上下一体、横向联合的办案组,厘清刑事案件以查明售“假”的数额作为犯罪数额认定基准,公益诉讼案件对已售“劣质”童装公益危害可能性开展评估的不同证明标准,并引导即墨区公安分局补充假冒童装是否属于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产品的鉴定意见,针对鉴定结果进行证据补充。

经委托检测,在刘文仓库内查扣的假冒品牌童裤和卫衣,不符合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准要求,是不合格产品,确定其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事实。

2022年10月31日,该院邀请法学专家、医院皮肤科专家、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及特邀检察官助理召开专家论证听证会,围绕案件基本情况、提起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以及意义进行充分论证,同时专家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

最终,即墨区检察院经审理认为,刘文、陈芳夫妻销售假冒童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不仅构成刑事犯罪,且存在质量隐患,遂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2022年11月,检察机关以刘文、陈芳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并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量刑建议,作出上述判决。

售假问题频发怎么办?

“刘文开面包车在服装市场周边附近等着,我们客户自己去拿,我们都知道是假冒品牌。”证人赵天表示,很多商户都是知假售假,该如何杜绝频发的侵权行为?

即墨区是全国三大童装产业基地之一,市场繁荣,拥有生产企业3000余家,2019年获评“共建世界级童装集群先行区”。针对售假问题频发,该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完善童装类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行刑衔接机制、涉案服装质量检测和加强辖区儿童用品抽检工作,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该院走进即墨服装批发市场进行普法宣传,分发《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普法手册,解答法律疑惑,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堵塞行业管理漏洞。

[责任编辑:何慧敏]

[责任编辑:谢涵宇]

责任编辑:谢涵宇PF085

标签: